网站导航
新闻

新闻

活动

直播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增1799万平方!集中连片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
新增1799万平方!集中连片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

发布时间:2021-11-19 来源:BIPV在线

襄阳地区的相关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799万平方米。

政府办公建筑、公益性公共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应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或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鼓励其它公共建筑统一设计和安装应用可再生能源,在既有建筑改造中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为推进建筑领域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推广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为抓手,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为导向,推进光伏发电、光伏照明等工程应用,大力发展屋面光伏电站、光伏瓦、光伏幕墙、光伏天窗、光伏遮阳板等建材型光伏技术在城镇建筑中一体化应用。

在推动在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低碳生态城(镇)、绿色重点小城镇建设中,充分利用区域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作为约束性指标,实施集中连片推广。

 


在“整县推进”的新政引导、国家减碳的顶层设计推动下,湖北襄阳即将全面行动起来。据其最新发布的绿色建筑规划意见稿,未来所有建筑将统一配上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将在湖北襄阳获得更大程度的需求提升。由于部分政策是政府推动、各相关机构执行的,因此可以想象这里未来的所有公用民用、企事业单位、小城镇等都将全部铺上太阳能。

截至2020年11月1日,该市有12个县,城市居住人口324.39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是201.7万人,占比38%。今年前九月,湖北襄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93亿,同比增长27.7%。出口额为192亿,进口额22.7亿。

今年前三季度,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74.39亿元,同比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7%、36.2%、27.7%、38.1%。1-8月,全市出口、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0.4%、37.8%。

襄阳地区的相关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799万平方米。

这份意见稿的全名是《襄阳市“十四五”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其规定:政府办公建筑、公益性公共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应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或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鼓励其它公共建筑统一设计和安装应用可再生能源,在既有建筑改造中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为推进建筑领域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推广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为抓手,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为导向,推进光伏发电、光伏照明等工程应用,大力发展屋面光伏电站、光伏瓦、光伏幕墙、光伏天窗、光伏遮阳板等建材型光伏技术在城镇建筑中一体化应用。加强光伏发电、直流供电、智能微电网、自动化系统等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优化研究,积极推动产能建筑试点示范。

而在推动在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低碳生态城(镇)、绿色重点小城镇建设中,充分利用区域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作为约束性指标,实施集中连片推广。加强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探与应用潜力评估,开展中深层清洁供热新技术和实施工艺研究,积极推进中深层地热清洁供暖的工程示范,提高地热能供暖的利用规模。

同时,为推进光热建筑应用,意见稿也指出:积极推进襄阳市可再生能源发展,严格执行《襄阳市住建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管理的通知》,襄阳市新建、改建、扩建建筑18层(含)以下住宅(含商住楼)和宾馆、酒店、老年人公寓、学生宿舍、托幼建筑、健身洗浴中心、游泳馆(池)等热水需求较大的建筑,应统一同期设计、同步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上部应统一设计,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其太阳能热水系统使用比例应达到单栋建筑总户数的50%以上。

 


以下是部分重点内容:

1.着力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

积极推进襄阳市可再生能源发展,严格执行《襄阳市住建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管理的通知》,襄阳市新建、改建、扩建建筑18层(含)以下住宅(含商住楼)和宾馆、酒店、老年人公寓、学生宿舍、托幼建筑、健身洗浴中心、游泳馆(池)等热水需求较大的建筑,应统一同期设计、同步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上部应统一设计,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其太阳能热水系统使用比例应达到单栋建筑总户数的50%以上。政府办公建筑、公益性公共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应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或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鼓励其它公共建筑统一设计和安装应用可再生能源,在既有建筑改造中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2.积极推进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

为推进建筑领域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推广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为抓手,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为导向,推进光伏发电、光伏照明等工程应用,大力发展屋面光伏电站、光伏瓦、光伏幕墙、光伏天窗、光伏遮阳板等建材型光伏技术在城镇建筑中一体化应用。加强光伏发电、直流供电、智能微电网、自动化系统等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优化研究,积极推动产能建筑试点示范。

3.大力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应用

在资源条件适宜地区,优先发展工业余热和再生水源热泵(含污水、工业废水等),积极发展地埋管地源热泵、地表水(含江、河、湖等)地源热泵,适度发展地下水地源热泵,规模化推进浅层地热能的建筑利用。

深入开展地热能建筑规模化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推进以“汉水”利用为核心、中深层地热为辅助的可再生能源区域规模化应用。推动在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低碳生态城(镇)、绿色重点小城镇建设中,充分利用区域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作为约束性指标,实施集中连片推广。

加强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探与应用潜力评估,开展中深层清洁供热新技术和实施工艺研究,积极推进中深层地热清洁供暖的工程示范,提高地热能供暖的利用规模。

4.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多元化发展

从行政法规上将空气能热泵、空调纳入可再生能源利用范畴,明确空气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条件和场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多能互补、多元互动的建筑能源利用形式,积极推广利用各类热泵为建筑物供冷、供暖、提供生活热水,提高建筑供冷、供暖、生活热水供应的电气化应用水平。依据气候条件和建筑能源需求特性,以低碳和清洁为前提,使各类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各类绿色建筑、低碳城区规划相衔接和协调,深入挖掘建筑本体、周边区域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推动太阳能光热、光电、地热能、空气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综合利用,构建多元配置、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体系。加强多能源互补系统集成与优化配置的关键技术、运行策略与优化控制的系统深入研究,规模化推进建筑能源的清洁低碳集成应用。

5.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质量

进一步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降碳提效的本质作用,引导各类型建筑多方位全过程应用可再生能源系统,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鼓励在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中优先应用可再生能源系统。

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全过程管理和运营后评价,积极利用特许经营、合同能源管理等投融资和市场化模式,对项目实施专业化建设和运行,确保可再生能源应用稳定、安全、高效。

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关键设备和储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利用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标准体系。

“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如下:

1.建筑节能

到2025年,“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节能建筑面积2552.5万平方米,新增建筑节能能力52.44万吨标煤。新建建筑严格执行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和《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2/T 559,节能标准设计与施工阶段均达到执行率100%。

2.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

到2025年,“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856.0万平方米,当年全市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新增建筑竣工面积的比例达80%,星级绿色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20%。

3.可再生能源

到2025年,“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799.0万平方米。

4.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

到2025年,“十四五”期间全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面积216.0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节能绿色改造面积135.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81.0万平方米。

5.绿色建材与磷石膏

积极组织本地区高性能的保温材料、墙体材料、节能门窗等优秀建材企业创建星级绿色建材。到2025年,累计获得绿色建材星级评价标识的企业达到10家及以上。到2025,全市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70%以上,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和大型公共建筑应用比例达90%以上;

“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散装水泥供应量达3930.0万吨,预拌混凝土供应量达2851.0万立方米,预拌砂浆供应量29.0万吨。

引入、培育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和项目,到2025年,基本实现磷石膏产用平衡。打造形成“磷石膏—新型墙材—装配式建筑”、“磷石膏—新型建材—市政基础设施”、“磷石膏—水泥缓凝剂—水泥”、“磷石膏—路基材料”等循环产业链。

6.装配式建筑

到2025年,建立和完善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装配式构件高标准化、模数化生产、堆放、运输和安装流程机制、管理体系。完成装配式建筑建筑面积1275万平方米,完成至少1个三星级装配式建筑建设项目。

7.本土文化融合

挖掘历史文化建筑中的绿色元素,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营造具有襄阳文化的城乡整体风貌。重点建设2个及以上具有明显体现襄阳市文化特点的建设项目。

直播

2020年BIPV发展态势

更多直播